Articles Sharing

專題文章

心理健康資訊、議題探討

【理解替代性創傷與失落感,學會照顧自己的心】

施怡菱 博士/諮商心理師

2025-06-16

什麼是替代性創傷? 面對悲劇我們可以怎麼做?

當悲劇發生在我們的周遭:
【理解替代性創傷與失落感,學會照顧自己的心】

文|施怡菱諮商心理師
近日,三峽驚傳嚴重車禍意外,三條生命在瞬間消逝。這起突如其來的悲劇震驚社區與社會,也讓許多民眾陷入深深的哀慟與不安。即使我們不是當事人或直接親屬,心中仍可能感到揪痛與沉重,甚至出現失眠、反覆思索畫面、胸悶或情緒低落的狀況。
這樣的心理反應,其實是一種「替代性創傷(vicarioustrauma)」或「同理性悲傷」(empatheticgrief)。這並非「多心」或「脆弱」,而是我們人性中最溫柔、也是最痛的部分的反應。

#什麼是替代性創傷?
當我們透過新聞畫面、社群媒體或親友談論接觸到重大創傷事件,即使不是直接經歷者,也可能出現類似創傷反應的身心症狀。這是因為我們對他人的痛苦產生高度共鳴,內心產生「如果是我或我家人怎麼辦?」的焦慮與恐懼。這些反應不代表你脆弱,而是顯示出你對人有深厚的關懷與連結。
悲劇引發的「失落感」

除了創傷反應,重大事故也可能喚起我們對生活安全感的動搖。原本熟悉的街道變得陌生而危險、對公共安全的信任感產生裂痕、甚至讓人想起過去的類似經驗,這些都會讓人產生一種模糊卻真實的失落感——失去的是安心、穩定、與人我之間的距離感。
#面對悲劇我們可以怎麼做?

1.承認自己的感受是正常的
「我又不認識他們,為什麼這麼難過?」這樣的自我質疑很常見。但其實,我們對死亡與苦難的反應是人之常情。#允許自己悲傷,不是脆弱,是尊重生命的表現。
對這起重大意外的相關「同學」來說:悲傷是複雜又難說的感受。---有些人會哭泣、失眠、難以專心上課,反覆想到與朋友的對話或最後的相處時光。

-有些人則表面冷靜,但內心空洞、無法相信事情是真的發生了。
-有人會出現自責:「那天我是不是可以阻止他們?」「我是不是太晚說我在乎他們?」
-還有人在集體悼念時感到焦慮:「我是不是反應得不夠難過?」「我是不是太快就恢復正常?」

這些反應,其實都是正常的悲傷歷程。#悲傷沒有標準答案,每個人的表現與時間都不同。
對「一般大眾」來說:我們也在經歷一種失落
即使我們不認識這些孩子,也會對這樣的事件感到難以接受。尤其當事故發生在我們熟悉的街道、發生在孩子上學的途中、或讓我們想起自己的子女時,內心會出現強烈的不安、恐懼與失落感。
這些情緒,可能會以下列形式出現:

-對交通安全感到憤怒或無力
-對生活產生焦慮感:「是不是哪裡都不安全了?」
-過度保護家人或孩子,擔心「萬一也發生在我身上」
-情緒低落、悶悶不樂,卻說不出來是為什麼
這些反應,都是在面對「安全感被打破」之後的正常情緒反應。

2.限制過度曝露於新聞或網路資訊
長時間反覆觀看事故畫面,會讓身心持續處於警戒狀態,無助於情緒修復。試著設定每天瀏覽媒體的時間,#讓自己有喘息與沉澱的空間。

3.與他人分享感受
找可以信任的家人朋友聊聊,#說出心裡的沈重,不需要對方解決什麼,只要被理解、被接住,就能緩解情緒壓力。

4.用行動帶來安定感
當悲傷與無力感湧現時,可以透過簡單的日常行動來建立掌控感,例如:照顧植物、散步、做飯,或參與公益活動(如悼念、捐款),讓心回到此時此地。

5.考慮尋求心理諮商
若你發現自己有以下狀況持續一週以上,建議尋求心理諮商協助:
-反覆浮現事故畫面或夢境,影響睡眠
-容易驚嚇、焦躁或情緒失控
-對平時感興趣的事失去動力
-無法專心上課或工作
-出現強烈自責、無助、甚至想傷害自己的念頭

如果情緒反應持續干擾你的日常生活,或你發現無法停止對事件的想像與焦慮,心理諮商可以提供一個安全、穩定的空間,協助你梳理內在的情緒波動,重新找回穩定的生活節奏。
#一起守護心的韌性
重大意外的發生,不只是對當事家庭的傷痛,也是整個社區的集體哀悼。我們每一個人的情緒反應,都是這段集體經驗的一部分。願我們在悲傷中彼此扶持,也願你知道:照顧自己的情緒、尋求支持,是一種勇敢而成熟的選擇。
#若你有需要我們在這裡
#愛芮思心理諮商所
→Read More
←Read Less
【理解替代性創傷與失落感,學會照顧自己的心】

2025-06-16

【理解替代性創傷與失落感,學會照顧自己的心】

施怡菱 博士/諮商心理師

【當思緒像旋轉的齒輪:談情緒反芻與心理照顧】

2025-04-15

【當思緒像旋轉的齒輪:談情緒反芻與心理照顧】

施怡菱 博士/諮商心理師

【當面對孩子,我的理智線快斷掉時】

2024-07-31

【當面對孩子,我的理智線快斷掉時】

施怡菱 博士/諮商心理師

新書推薦:《母愛的枷鎖,女兒的牢籠》

2024-05-24

新書推薦:《母愛的枷鎖,女兒的牢籠》

施怡菱 博士/諮商心理師

愛芮思心理諮商所X兆豐銀行

2024-05-16

愛芮思心理諮商所X兆豐銀行

施怡菱 博士/諮商心理師

玩遊戲是什麼?玩遊戲為什麼會有療癒力?

2024-04-27

玩遊戲是什麼?玩遊戲為什麼會有療癒力?

施怡菱 博士/諮商心理師

愛芮思心理諮商所
Iris Counseling Center

· 照見自我 擁抱真實 ·
Discover Myself, Embrace Authenticity
機構代號:XY31010108

愛芮思心理諮商 預約表單
加入 愛芮思 Iris Counseling Center 官方LINE好友
回前頁 back to PrevPage